聯合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

長江沿江12家法院齊聚九江 共商長江司法保護大計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3年08月23日     |    制作:  汪紅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八月的長江,萬里碧波,沉鱗競躍,為守護好這一江碧水,8月17日至8月18日,長江沿江8省市12家法院齊聚九江,舉行長江司法保護成果聯合展示活動和長江司法保護工作交流會,共商長江保護司法協作舉措,共護長江安瀾綠色發展。

  一張照片引人注目

  在九江九八抗洪展陳館,長江司法保護成果聯合展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參觀。其中,一張野生動物救助基地的照片引人注目。它的背后,是兩家法院的跨省協作共護長江的故事。

  湖北省石首市某高新科技公司系中國染料行業知名企業,其緊鄰長江石首堤壩,在2016年、2018年因在生產過程中向長江排放的廢水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和排污設施不規范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存在環境違法行為。浙江省金華市綠色生態文化服務中心據此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石首市某高新科技公司在收到行政處罰后,制定了整改方案并投入5707萬元進行整改落實。經武漢海事法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被告石首市某高新科技公司支付30萬元作為生態環境修復資金,用于湖北省內長江生態環境修復。

  2021年12月,在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武漢海事法院的協調下,被告石首市某高新科技公司委托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湖北省監利市何王廟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將該公司繳納的生態環境修復資金,用于資助該自然保護區江豚文化廣場的建設,進行替代性修復;監利市農業農村局為該公益項目監察人?;饡邮芪泻?,對案涉生態環境修復資金進行了管理和監督使用。

  共抓長江大保護

  上述案件是一起替代性修復執行的典型案例,也是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探索跨省合作,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江豚司法保護一體化的典型案例。

  “‘共抓大保護’核心是‘保護’,但關鍵在‘共’字上。”九江中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學武說。其實,這已不是長江沿江法院的第一次跨省司法協作。

  2021年4月20日,長江中下游四省六市的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南省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海事法院、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徽省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徽省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九江市與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簽訂了關于建立長江中下游生態修復協同機制的戰略合作意向書,積極探索委托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作為第三方機構管理和監督使用生態環境修復資金新模式。

  該案中,江西省法院與武漢海事法院共同進行跨省合作保護生態環境,引導當事人跨域委托公益基金會執行涉生態環境修復案件的替代修復,用于監利市何王廟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江豚文化廣場的建設,加大了科普宣傳教育力度,增強了公眾江豚保護意識。這也是貫徹落實上述長江中下游四省六市法院關于建立長江中下游生態修復協同機制的具體實踐。

  12家法院發出綠色倡議

  長江沿江城市法院該如何立足審判職能,為全局計、為長遠謀,進一步以司法之力守護母親河?交流會上,來自四川宜賓、重慶萬州、湖南岳陽、湖北荊州、江西九江、安徽安慶、江蘇南京、上海崇明等地共12家法院代表熱烈商討,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共同發出《長江沿江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司法協作九江綠色倡議》(下稱《倡議》)。

  《倡議》提到,加強長江中下游城市環境資源案件審判一體化建設,統一量刑尺度、裁判標準;構建環境資源審執事務協作綠色通道,強化各地法院在調閱檔案、調查取證等事務協作配合;建立跨區域環境資源多元共治體系;聯合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建立跨區域環境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等八項內容。

  站在潯陽江碼頭,一眼望去,江面船只穿梭繁忙,岸邊綠樹掩映,游人如織,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長江大美畫卷徐徐鋪展。 (馮曄 丁再孿 全媒體首席記者王白如)